为进一步落实《黑龙江省科技小院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部署要求,助力推动黑龙江省科技小院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8月22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杂粮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黑龙江省杂粮学会理事长杜吉到教授,协同黑龙江省杂粮体系及黑龙江省杂粮学会部分专家,走进黑龙江大同杂粮科技小院,指导科技小院学生的田间试验,与科技小院实践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同时对杂粮田中出现的病虫害情况进行细致调研、取样、根据前重茬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并给予了解决方案。通过专家开展的学生培训与科普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对杂粮产业的精准化指导,拓宽产业服务与发展渠道。
在田间现场,专家一方面通过观察作物叶片的形态指标(包括叶形状、颜色等),判断植株的生长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前茬种植作物与施肥施药情况,分析植物受损的原因,并给予相关的解决建议。相关杂粮植保技术协同创新岗专家对于产生病害的叶片组织取样并观察判断产生的原因。
专家对黑龙江大同杂粮科技小院实践学生的试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解决意见;同时观摩了和平牧场杂粮科技示范园内种植示范的高粱、谷子、绿豆、小豆及油莎豆等优质品种。对于田间出现的杂豆根腐病、谷子锈病、炭疽病等进行取样,后续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专家建议,应继续推进黑龙江省杂粮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黑龙江省杂粮学会、黑龙江大同杂粮科技小院三方合作,围绕“体系-学会-小院”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结合科技小院的共建与服务,利用实践研究生为支撑载体,进行“产-学-研-投-用”全方位服务,筑牢“稳链、补链、增效”的杂粮产业,助力黑龙江杂粮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据悉,黑龙江大同杂粮科技小院始建于2013年,是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科研实践平台。该小院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和平牧场联合共建,位于北大荒集团和平牧场科技园区内。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小院,2025年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实验面积320亩,辐射面积30万亩。累计培养研究生30余人,其中2人已在和平牧场工作,并成为中层骨干力量。
文图:包国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