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是小宗粮豆的俗称,亦称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殊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特、杂。主要包括:芸豆、红小豆、绿豆、豌豆、黑豆等杂豆类作物以及大麦、高粱、谷子、荞麦、燕麦、糜子等禾本科杂粮类,共20多个品种。可以说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五大作物外的粮豆作物均属小杂粮。目前营养学家在不断呼吁人们要重视从杂粮、杂豆及其制品中摄取营养,以弥补现代膳食结构的营养失衡。杂粮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国民健康素质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
日本的营养学家指出:“一个民族的素质体现在体力和智力两方面,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食物的营养”。日本战后经济腾飞靠的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素质无非包括智力和体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与营养息息相关。世人皆知,日本在战后的十几年中,其青年人的身高平均增加了13cm,该民族的素质铸就了日本经济位居世界强国的辉煌。日本在“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白色革命中,没有忽视杂粮在膳食中的重要作用,荞麦、红小豆等食品是日本的传统美食,并用来待客;每年中国红小豆、绿豆、芸豆出口的主要国家是日本,日本每年还从美国进口大量的荞麦、燕麦等。
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牛津大学、康耐尔大学联合进行了为期6年的膳食营养调查,结果发现,在我国各种致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人员认为,这与中国人民数千年中所坚持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的“五谷”即是指五谷杂粮。这种膳食结构既是由我国经济、人口和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体验和食疗保健经验的结晶。
法国著名的美食哲学家布里亚·萨瓦兰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要看该民族吃什么及如何吃法”。20世纪70年代以前,杂粮也是我国大多数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误认为大米白面、大鱼大肉是最好的膳食,杂粮的食用比例越来越小,膳食结构失衡,导致营养失调,肥胖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富贵病”的发病率猛增。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18.6%,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贫血患病率达到15.2%,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6%,肥胖人口已达3.25亿人,按这样的比例发展下去一定会危及到中华民族的命运。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公民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相提并论,并且将这三大素质综合提升表述为“全面和谐发展”。健康是每个人和社会共同积累与分享的财富和资源。营养健康与全民素质、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二、杂粮是提升国民健康素质不可替代的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健康。但目前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失衡,杂粮食物消费偏低,对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族、微量元素等普遍摄入不足,导致营养失调,肥胖病、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富贵病”的发病率猛增。大宗粮食是我国主要的主食供应原料,具有其供应量大、范围广的优势,但是杂粮却具有大宗粮食所不可替代的特点。从长远上看,解决健康问题要从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增加膳食的多样性、提高膳食中杂粮的比例入手。
一些杂粮富含各种营养成价,既是传统口粮,又是现代保健食品 。目前在我国许多老、少 、边、贫地区仍以小宗粮豆为传统主食。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宗粮豆及其加工制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现代保健食品中,小宗粮豆正在唱主角。目前营养学家也在不断呼吁人们要重视从杂粮、杂豆及其制品中摄取营养,以弥补现代城市的营养单调。小宗粮豆食、药同源,粮、饲、菜兼用,是食品,饲料、酿 造、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在《 本草纲目 》中小宗粮豆都是中药品种。科学测定,养麦富含镁、铁、锌、硒等元素:被日本人誉为“美容食品”。国际农业、营养、卫生组织认为,杂粮中的小宗粮豆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利用,且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一些杂粮富含必需脂肪酸,在促进人体组织细胞的生成,调节脂质代谢尤其是胆固醇代谢,防止X射线引起皮肤损伤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黍、大麦、莜面、木薯等杂粮的含钙量丰富。大麦等杂粮的核黄素含量大大高于小麦粉和大米。高粱、南瓜、红薯、荞麦等杂粮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纤维素,能带走肠道中多余的脂肪渍和胆固醇等毒素,减少有害废物在肠内滞留的时间,是人类肠道的“清道夫”。小米、粘玉米、高梁、荞麦等杂粮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是人体有害酸性物质的主要“清洁工”。杂粮还富含各种生理功能活性物质,主要有异黄酮、黄酮、黄酮醇皂角苷、类固醇、菇类化合物、生物碱、毒枝毒素、植物抗毒素与多酚类化合物等,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发各种功能性食品与保健品,能够更好的改善广大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三、杂粮深加工技术需求市场情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的日益关注,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杂粮及其高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杂粮生产效益不断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杂粮的积极性,自发地将一些大宗作物生产的机械和技术应用于杂粮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加之国家从各个层面扶持、鼓励,杂粮产业呈现了快速发展态势。但从杂粮产业内部矛盾和市场销售影响因素来看,制约杂粮产业的关键问题—杂粮品质和精深加工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总体上看,杂粮产业属于弱质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杂粮产业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处于相对落后境地。特别是缺少优质高产高抗专用品种,生产技术集成配套差,缺乏有效的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杂粮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链不完整且发展不够均衡,行业和产品标准制定进程缓慢等等。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中,我国只能拿到生产环节的微薄利润,而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攫取了高额附加值。如日本、法国、加拿大等国从我国进口红小豆、芸豆、绿豆、谷子等原粮,经过精深加工后,作为高端产品输入到我国市场进行销售,获得高额利润。
目前我国杂粮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组建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杂粮产业,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武装杂粮产业,提升杂粮产业的总体运行质量和行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杂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杂粮产业还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加上杂粮生产技术研究方面长期缺乏资金支持,研究基础薄弱,研究力量小而分散,特别是现有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与工程化进程缓慢。这种状况与快速发展的杂粮产业形成鲜明的矛盾,杂粮产业发展迫切需要集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和工程化应用为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平台为支撑。组建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技术工程化平台、成果孵化平台,以促进杂粮产业从良种创新选育到耕作栽培技术、从产品精深加工到活性成分提取、从成果工程化到杂粮加工装备现代化的研发步伐,利用“中心”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整合国内科研、技术、资本等资源,集合杂粮产业领域的优秀科技人才,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杂粮产业发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工程化转化进程。
(供稿:杨 健)